“影像的魔术师”大林宣彦:为逝去的传统情怀召魂 · 而《鬼怪屋》这部影片最突出的是它的广告式分镜头:从视觉上看,每个镜头都具有强烈的转义性,他从自己早期的动画片和60秒广告创作经验与电影语言中得益,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画面。考虑到剧情片的长度,他也增加了一系列在电影中极少运用的刺激感官的桥段。

大林宣彦出生于1938年1月9日的日本广岛县的医生世家,是家中的长子。虽然广岛县尾道市是其家乡,他还为此拍摄过著名的“尾道三部曲”,但据他自己在一些演讲场合的描述,他出生时父亲正在冈山医科大学任职,因此诞生地其实是在冈山市内。父亲出生于福山市,曾担任过尾道市医师会长与尾道市教育委员长。母亲是茶道“里千家”的教授。

大林宣彦2岁时就开始摆弄白铁皮的放映机,6岁时则已能在胶片上画画来制作动画(那时他所制作的《胡涂先生》后来被改编成了由三浦友和所主演的电视剧与电影)。

大林宣彦大林宣彦

15岁时,大林宣彦在小津安二郎拍摄《东京物语》(1953)的尾道拍摄现场做实习,大林宣彦16岁时在暑假读过福永武彦的《草之花》后又大受感动。

这些经历使得他产生了制作犹如肖邦钢琴曲一般的电影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也在30年后的《寂寞的人》(1985)一片上得以实现。

大林宣彦于1956年来到东京,在成城大学就读期间发表了不少8毫米作品,也早早树立起了其作为独立电影先驱者的地位。

1960年,他从大学中途退学。大林宣彦受美国实验电影风潮的影响,于1963年接连推出了几部独立实验影片,他的首部16毫米作品《吃过的人》在比利时国际实验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特别奖。而其后的《尾道》(1963)、《中山道》《Complexe=微热的玻璃或附和着悲伤的饶舌华尔兹的送葬队列的散步道》《EMOTION=传说的午后=某时看到的德古拉》等一系列影片更是趁着地下文化风潮的流行而引起过不小的反响。

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值日本电视广告影片的草创时期,大林宣彦开始进入该领域。他在10年中拍摄了近2000部广告作品,其中不乏脍炙人口之作。他还率先邀请海外巨星到日本拍摄广告,成为当时的一大热点话题。

1967年大林宣彦的实验代表作品《传说之午后》是继大森之后,对当代电影界影响最大者之一。1977年大林宣彦拍摄了他早期的商业电影代表作《鬼怪屋》《眼中的访问者》,其中《鬼怪屋》放映后受到推崇,这部影片以其即兴的电影手法与混合着合成画面的新奇结构与大胆幻想,完成了大林宣彦的“快乐的恐怖电影”形式。从此大林宣彦便以这种风格驰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影坛。《鬼怪屋》获得了当年度蓝丝带奖中的新人导演奖。《鬼怪屋》这部恐怖喜剧cult神片影响了无数人。

很难评价《鬼怪屋》是一部怎样的电影,“闪电的猫眼”“圆蛋西瓜”“啃屁股的人头”“被钢琴吃掉的女孩”“随音乐起舞的骷髅”“不经意留下的血水”以及“忽然涨水的房子”等等。影片中混淆了各类电影元素,实验、动画、广告、惊悚、色情、温情、血腥......多类型杂糅,搞笑又恐怖,剪辑极有特点,还用了叠和溶这些比较试验的手法。配乐也相当精彩,配乐压过对白,声画偶尔的不对位,以及一些完全不搭尬的配乐。或说是有些实验味,几个女主都很美啊。喜欢怪咖电影的都不该错过。

<em>《鬼怪屋》</em>海报《鬼怪屋》海报

死亡惊悚片《鬼怪屋》是少有的一部自面世后能迎来第二春的影片。它最初是在日本上映,对出品方东宝株式会社来说,可谓是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而在影院的分级中,很快由B级变成了A级,并且被认为是赢得了一大批女性观众,而这些人之前对日本电影基本没有什么兴趣。

它也是伴随着少女漫画的兴起而产生的,其成功也推动了流行文化中针对日本年轻女性的某种特定类型市场的巩固。在当时,这番成功在其它国家是不可复制的,之后,《鬼怪屋》在日本却基本被遗忘,部分原因也是跟大林宣彦后来的创作有关。

1977年之后他导演了37部更为正统的影片,这些作品很快便遮住了《鬼怪屋》的光芒,2002年,东宝株式会社出品了《鬼怪屋》面世25周年纪念版的DVD。最近,做为一部有邪典片潜质的作品,它在英美重新发行,英国DVD上面这样写道:“令人难以忘怀的观影体验,未成年人的泡泡糖舞曲式情节剧,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幻觉片。”而这也将电影推向了一个男女皆有的成年人观影群体。也可以说,这批观众是看约翰·沃特斯(John Waters)长大的人。

《鬼怪屋》确实是一部怪片。其诡异的美学风格,受到20世纪50年代粗粝的先锋性和60年代兴旺的广告片的影响,而在情节上也很超前,后来的《午夜凶铃》(1998)和《呪怨》(2000)里的复仇幽灵,恐怖片中的叠加的女性死亡人数,都出现在片中。

实际上,在创作中,它对“鬼怪屋”电影史完全不了解,这种影片源于魏玛时期的德国,1932年被环球的詹姆斯·威尔(James Whale)发挥到极致,所以这也使得《鬼怪屋》格外奥妙奇特。但它也是时代的产物—-彼时,保守的日本电影业开始慢慢向挡在门外的小部分独立电影人敞开大门。

一些大电影公司经过了15年的时间,才接受了60年代的变化,那些特立独行的短片导演(敕使河原宏、松本俊夫)开始做独特的剧情片了,(《陷阱》[1962]、《砂之女》[1964]、《蔷薇的葬礼》[1969]),独立电影团体艺术影院协会(ATG)也开始筹钱来支持那些离开电影公司的独立导演如大岛渚等人。

当大林宣彦做《鬼怪屋》时,主流公司并不景气。大荣垮台,日活株式会社为谋出路,开始制作软色情片,东宝株式会社,松竹映画(Shochiku)和东荣(Toei)面临着观众的流失,人们对他们推出的那些普通影片已不再感兴趣。《大白鲨》(1975)这类电影的引进,为影院赢得了大批观众。1977年,日本两大最保守的影业公司首次从独立导演群体中挖掘人才。

大林宣彦最新作品<em>《原野四十九日》</em>海报,曾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做过展映大林宣彦最新作品《原野四十九日》海报,曾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做过展映

东荣请了寺山修司(Terayama Shuji,日本最著名的行为艺术团体领军人物,ATG两部长片的导演)来制作《拳师》。东宝则将橄榄枝伸向大林宣彦—-这位4、50年代先锋短片和动画电影的开拓者,60年代已成为了知名的电视广告导演,他将参与的项目是一部“与《大白鲨》一样激动人心的”影片。

很快,东宝和大林宣彦成为了完美排挡,《鬼怪屋》出品后不到一年,这位导演就为公司的两个顶级偶像人物山口百惠及三浦友和拍摄了一个爱情片,地点选在旧金山。

虽然大林宣彦的回顾展并没有大张声势,但《鬼怪屋》这部片子还是引起了争议性关注。导演最初的想法是围绕一座将里面住户毁灭的房屋展开,从11岁的女儿Chigumi开始下手,以一些具体的“恐怖”画面来表现。然后他加上了伪弗洛伊德式故事线(一个高中女生对父亲想要再婚很是生气,带着6个同学去乡下看阿姨,她的阿姨对战争中失去未婚夫一事耿耿于怀,心怀恶他又将这一切放入了一系列讽刺和模仿中,有当时“回归乡村”风潮的这种广告式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当然还有恐怖电影的手法。

《鬼怪屋》这部影片最突出的是它的广告式分镜头:从视觉上看,每个镜头都具有强烈的转义性,他从自己早期的动画片和60秒广告创作经验与电影语言中得益,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画面。考虑到剧情片的长度,他也增加了一系列在电影中极少运用的刺激感官的桥段。音调与色调的搭配也是非同常规的:通俗画面、通俗音乐和小木偶都出现在其中。在女主角家族故事的默片节奏中,这部电影的优点和弱势都很明显:充斥着二度创作的画面,从个人的悲伤到原子弹爆炸事件,真相徐徐展开。观看之中,犹如剥开了一层坚果壳,它轻快,肤浅,不知不觉就将人吸引住,令人欲罢不能。

本以为《鬼怪屋》是像学校怪谈那样的好玩的小恐怖,没想到越看味越不对,片中主要讲述一群傻妞到某个乡下的姨妈家过暑假,结果一个个离奇死亡的故事,当然,结局也没有烂俗到死过的人又活过来大团圆。

《鬼怪屋》故意追求一种天真烂漫的傻风格,配以独有的布景和稀奇古怪的剪辑,有意思的是当你享受这种过程时,你也丝毫不会感到恐怖,反倒被迷人的手工特效和创意所吸引,更难想象的是此片是20世纪70年代完成的(现在看来算不小的投资),不知三池崇史有没有受到影响,倒是让人想到了他的《カタクリ家の幸福/搞鬼小筑》(2001),特别推荐英皇的D9版,海量的花絮能让观众了解到《鬼怪屋》在日本电影史中的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导演大林宣彦苦口婆心的执导史。

由于大林宣彦的广告及电影方面的才华得到年轻人的认可,东宝电影公司于1978年把最炙手可热的当红情侣组合山口百惠及三浦友和的下部电影《鸢之恋》交由大林宣彦导演。这部带有旅游风光类型的电影,打破了当时日本片子在国内拍的模式,又加上两大当红偶像的出演,带动了日本人去国外旅游的风潮。

<em>《寂寞的人》</em>DVD封套《寂寞的人》DVD封套

《鸢之恋》情节非常简单,在旧金山旅行的京子认识了日本青年阿哲,很快便爱上了他,但哲却从未想过要与她结婚。京子回东京等哲,但哲却没有应约。京子到旧金山找哲,发现哲已有新欢。京子回东京后与一间大公司的总裁大河内结了婚。两人到旧金山渡蜜月,又遇上哲,哲唱出当日的情歌,京子才知道哲仍是爱她的。

这是一部不那么纯爱的一部电影,由于偶像的缘故,很多人还是冲着山口百惠及三浦友和到电影院观看这部戏,影片《鸢之恋》除了导演的名字是大林宣彦,应该来讲整个电影的商业品质还是电影公司在把握,《鸢之恋》在当年还是登上了卖座电影的行列,但和大林宣彦其实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自1982年以描述故乡尾道的少男少女思春期情感的《转校生》起,大林宣彦步入“个人电影”时代。并拍摄一系列以故乡尾道为外景地的作品,倾注了大林宣彦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散发着浓郁的乡愁。其中,《转校生》《寂寞的人》(1985)、《到田野去,到山冈去,到海边去》(1986)被称做大林宣彦的“尾道三部曲”(也称“怀乡三部曲”),奠定了大林宣彦在日本影坛的地位,“尾道三部曲”都分别获得《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成为日本20世纪80年代电影史上多彩的一页。

《转校生》讲述一夫(尾美利德饰)和一美(小林聪美饰)本是青梅竹马的朋友,移居外地多年的一美回到故里成为转校生,一段两小无猜的感情眼看就要发生。只是神秘的事件让一切都改变了,两人正在发育的身体掉包,面对的身心困惑更是加倍。本来是一部性教育意味浓厚的儿童文学作品,搬上银幕后变成了一部淡淡的青春物语。

没有故弄玄虚的卖性别的差异,反而有种说不出的乡愁。影片看似不明确甚至于模糊的剧情,却很清楚的表达整个电影的主题:爱!影片整个过程给人以淡淡的感觉却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爱,让心里和身体受困于痛苦和疾病的人们感受到爱的滋润和生命的美好。《转校生》是大林宣彦“尾道三部曲”的首部作品,拍广告起家的导演大林宣彦15岁那年在《东京物语》的拍摄做实习,难怪《转校生》中穿插的黑白画面十分眼熟。

尾道是日本一个海滨小镇,因古建筑保存较好,而成为怀古之地。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山田洋次的“家族三部曲”都涉足到了这里。出生于尾道、对故乡感情笃深的大林宣彦、本次翻拍自己在1982年执导、小林聪美主演的同名电影,却将故事背景从尾道移到信州,主要考虑到20多年来青少年生活环境的变化。

<em>《穿越时空的少女》</em>香港版海报《穿越时空的少女》香港版海报

如翻拍片《穿越时空的少女》,就为符合现代观众口味,调整原版角色分配,将原24年前的第一代“少女”改为第二代“少女”的阿姨。此次重拍版《转校生:再见亲爱的》(2007),也会因时代不同而和旧版有所区别。

《转校生:再见亲爱的》是大林宣彦的《转校生》至25年后的翻拍版——两个身体互换的少男少女的故事,但比之一般题材少了些喜剧,多了些伤感,因为其中一人得了绝症即将离开人世。这样的电影拍一般了就是互换身体的剧加点绝症题材。但导演兼编剧的大林宣彦自有个人的风格,他早期电影中尽是表现少男少女的思春情节,这部近期的力作也是如此。

如同他过往电影中的鬼魂少女与穿越时空的少女,此片也是以少女少男的身体互换为形式,讲述的还是虽然会逝去但也永远道不尽的青春。电影中有着不少日片表现的淳朴民风和优美风光,新版中的女主角莲佛美沙子凭此片夺得多个新人奖,片中的表演俨然明日之星的架势,不过这样的个性女星在日本实难大红。

大林宣彦对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影的另一个贡献是创造了东方情调的科幻形式,特别是来往于现实与幻觉世界之间,如同呼吸那样地自然。

他决心永远把自己当做活动照相少年,这些特色表现在《穿越时空的少女》(1983)、《废市》(1984)、《少年肯尼亚》(动画片)(1984)、《最接近天国的岛屿》(1984)、《姊妹坡》(1985)、《四月的鱼》(1986)、《他的摩托车,她的岛》(1986)、《漂流教室》(1987)、《幽异仲夏》(1988)、《北京的西瓜》(1989)中。

其中《废市》《与幽灵同在的夏日》分别获《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后者获布鲁塞尔国际科幻电影节金奖。大林宣彦所创造的“幽灵”温情脉脉,乖巧而引人怜爱,因而被誉为“充满温情的东方幻影”。

大林宣彦的科幻片在摄影上十分讲究现实主义,而在结构上精心虚构,目的在于叙述人的意识流动。他还是一位将其它宣传媒介领域的成果,如舞台剧、电视剧、广告片、作词、作曲的累累硕果带进35毫米电影的创作,从而给80年代日本银幕带来新鲜活力的划时代的开创者。

<em>《两个人》</em>海报《两个人》海报

进入90年代后他的艺术想像与创作欲望越发旺盛,《她不结婚的理由》(1990)、《两个人》(1991)、《青春摇滚》(1992)、《女人正当年》(1994)等作品一直连获日本《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并创作了新尾道三部曲。

《穿越时空的少女》是日本著名小说家筒井康隆(角川文库刊)1967年的小说,故事讲述一个普通的少女突然获得了穿越时空的能力,从此,她的生活不断地重复轮回,在时光的羁绊中永远过着相同的生活……筒井康隆生平佳作无限,获奖极多,作品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海外,可以说,筒井康隆的每一部作品都属上乘作品,因此也不能简单地把《穿越时空的少女》概括为筒井康隆的代表作。

《穿越时空的少女》曾经于1983年由大林宣彦监督改编成电影,原田知世主演,至今仍享有很高的评价。不过,现在再来看大林宣彦版的《穿越时空的少女》,说句老实话,在特效制作上的确是过于老土,毕竟年代摆在那里。之后同名电视剧也相继问世。

2006年,《穿越时空的少女》被改编成动画,导演是细田守 。与原作的小说不同,动画版中,女主角真琴是一个全新创造的人物,而原作女主角“芳山和子”则是作为女主的亲戚,“魔女姑姑”,成为一个类似于指导者的存在。

另外在美术设计山本二三、青山浩行两位宫崎骏动画班底全力打造下,《穿越时空的少女》的画功细致淋漓,被喻为媲美宫崎骏作品!由于有大批粉丝的支持,2010年,仲里依纱主演的电影版《穿越时空的少女》推出后也受到了日本观众的喜欢。

大林宣彦在中国大陆最广为人知的电影是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的《姊妹坡》,当时在国内放映受到观众的欢迎——那可是中日两国的蜜月期,大量的日本文化的输入堪比现在的“韩剧”。大林宣彦善于刻划女性生活,他以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来衬托四姐妹的美好心灵。

影片的构图非常美丽,观众可以欣赏到日本一年四季的旖旎景色,获得美的享受。另外,在影片中饰演四姐妹的演员表演也非常出色。除了能很准确地刻划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外,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点:表演朴实、感情真挚,因此能达到可信、感人的效果。

饰演二姐杏的演员浅野温子是当时日本的电影红星,她主演的影片很有号召力。饰演大姐彩的演员绀野美沙子(曾在中日合拍的《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2)中饰演况阿明的日本妻子),善于表达出日本妇女所具有的传统美德。而饰演彩的情人岩城医生的演员竹威无我,曾在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1970)中饰演男主角姿三四郎。

<em>《姊妹坡》</em>海报《姊妹坡》海报

电影《与幽灵同在的夏日》中的中年剧作家原田,与妻子分了手,孤独住于空楼房的六楼过日辰,日子茫茫如清流水淌过,乏味而寡淡。他甚少与人交接,说:离婚已耗费了我太多的感情,与人接触,虽说有快乐,但暂时我是不需要的了。一日路过幼时居住的浅草,邂逅多年前幽明永隔的父母,眉目神情如昨,举止一如生前悠游。他们邀他用餐,母亲为他盛上绵软的白米饭和斟酒。40岁的他,坐于一直年轻只20多岁的父母之间,象个孩子为他们爱娇着。非常奇妙的体验。他欢喜得流泪。

我们当然知道这是幽灵电影,也就是鬼电影。可是片中的鬼——父母亲,是那样可亲可敬,没有一点恐怖与丑怪,带着他们那时代特有的纯净、质朴和爽朗,和他昏昏灯火共笑语,草草杯盘话平生。拙朴的父亲和他下棋,温柔的母亲为他抹汗、倒酒、收拾衣衫(扮演父母亲的演员分寸拿捏得真好:肢体上俚俗开放,神情上明净绵长、藏情含韵,完全朗现古风地区小民的神采)。

彼此都明白双方是两个世界的人,却维持着这幽冥之会而不忍戳破。他每探访父母一次,自己就会折一次寿,依然恋恋不舍。每次分别,父母都会说:“再来哟”“一定要来呀”,他如何能拒绝?况且,他从来不当父母是幽灵:“母亲就宛如我眼前的酒杯一样,作为另外一个人,那么鲜活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怎么会把它当成幻觉呢?”

电影原著是山田太一,他的作品有如下特质:故事以最简单的方式传达;作品主题:只有家庭中才会显露出真正的人性;作品的另一主题:为人子女者能为父母做的真的少之又少。我们赫然发现,这些也都是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和大林宣彦的电影共有的特征。这三个导演的题材都很狭窄,基本上围绕着日常生活和工作展开。不过题材小无碍于主题的表达。小津一生乐此不疲于家庭生活的描绘,后期作品更是一再重复拍摄嫁女题材,作品一样具有不朽的价值。

《与幽灵同在的夏日》荣获当年“电影旬报”年度“十大电影”第三位;第43回每日映画——最佳导演及女配角奖;第31回蓝带奖——最佳男、女配角奖。

大林宣彦的《感官新世界》(1998)一举获得1998年柏林影展陪审团大奖。其有日本民族风格的建筑、音乐、服侍让人赏心悦目。对萧条现实中的日本社会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而导演在剧末设计的艺妓们看了报纸上阿部定的事情后都为定叫好的情节也是寄予了长期受压迫下生活的日本女性的未来于希望。

<em>《感官新世界》</em>海报《感官新世界》海报

同一个故事,两个视角,拍成了两部电影——《感官世界》(1976)和《感官新世界》。前者是截取了女人的一个片断也是最为人所知的一个片断来拍的,后者则是把女人一生中重要的几个片断都做了描画,让观众对她的情感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感官新世界》更忠实了阿部定这个原型,有血有肉,七情六欲,她有孩子的可爱天真,又有女人的心机和手段。她的命运多舛,最终割掉心爱男人的性器轰动日本。

大约受大岛渚的影响来看此片的人会很失望,因为这里的性爱只是一面幌子。导演大林宣彦想表现的是生活,一幅浮世绘,有人间冷暖。拍摄的手法很戏剧,穿插着蒙太奇。烘托出当时的氛围味道。黑木瞳的表演还是很舒服,笑骂嗔怒,浅笑深颦,从少女到少妇,拿捏的挺准。与其说这部是新的“感官世界”,倒不如说是另一个《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2006)更不为过。

《感官新世界》的拍摄手法相比就要特别的多,比如颜色在黑白和彩色之间反复切换,人物在追逐撕打的时候一蹦一跳的,感觉就像是在看查理·卓别林的默片,关于性爱描写的处理也很艺术。

大林宣彦的妻子是电影制片人大林恭子,他两最近合作的电影是《天空之花:长冈花火物语》(2012)及《那天以前》(2008);大林宣彦的长女大林千茱萸自称“电影感想家”,一面写作,一面参与电影制作。剧作家、戏剧导演平田ORIZA是其外甥。

大林宣彦的大多数作品最主要特征是,常常将生与死并置呈现,死者往往为少女,象征美好的事物或回忆(死去了意味着它们在现实当中已经完全消亡),现身为幽灵探访当年的情人或朋友,现在的城市人,叩问他们是否活得幸福安乐。

大林宣彦喜欢以小城为背景,让主角徜徉软山温水和淳朴人情中抚今追昔,不胜唏嘘。看得出来,他承继了小津安二郎和山田洋次的路数,借影像为逝去的传统情怀召魂。说保守也真保守,却自有其意义。“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寿司依然美味”,他说,许多时,我们抛弃的,往往是最珍贵的东西。

大林宣彦是独立电影的先驱者,既是广告导演,又是电影导演。可以称得上是站在日本影像史最前端的开拓者并享有“影像的魔术师”的美誉。大林宣彦还不停的出书,其所著的书则有《梦的颜色》《电影摇篮》等。最近几年大林宣彦拍片的步履开始缓慢,但也没闲着,2006年后担任尚美学园大学大学院艺术信息研究科教授。2007年4月开始担任仓敷艺术科学大学艺术学部媒体映像学科客座教授。

「来源: 1905电影网 | 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