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为奥斯卡奖中颁发给年度最佳非英语电影的奖项,提名电影应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9月间于所在地区公映。该奖仅颁给电影的导演,但被认为是对出品电影的国家的奖励。外语片奖项的设立起始于1947年,前几年以奥斯卡荣誉奖的形式颁发给一些优异的外国电影,藉以提高世界各地观众对奥斯卡的注意。荣誉奖颁发至1955年,期间意大利、法国、日本各得三次奖座。然而于1956年起,最佳外语片成为竞赛单元,正式制定评审办法。
李安凭借《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自1947年第二十届起开始颁发,除1953第26届未颁奖之外,至今已有59部各国影片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荣誉。从获奖影片所属国家来看,意大利获奖最多有13次,紧随其后的是法国12次,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意大利和法国电影的强势地位。日本影片早期表现不俗,有三部武士片获奖,那时正是日本武士片辉煌时期,55年后就见不到日本影片的身影了。而从82年至今表现的最好的则是西班牙,总共四部影片获奖,每六年就有一部。值得一提的是,瑞典获得最佳外语片的三部影片《处女泉》、《穿过黑暗的玻璃》、《芬尼与亚历山大》,均出自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之手。另外以苏联(包括俄罗斯)为首的东欧国家也表现不错,8次将该奖收入囊中。中国至今只有一部影片获该奖,是台湾的《卧虎藏龙》。 最佳外语片的奖项的决选与其他的奥斯卡奖项不同。一般而言,奥斯卡的奖项是由职业委员会(如演员委员会、导演委员会)投票选出入围名单,最终再由全体会员投票选出得奖者。但外语片则是另成立评选委员会,由较少的评审委员选出入围名单,再由参予过外语片放映活动的会员们来选出得奖影片。因此外语片的奖项与普选的其他奖项较为不同,是由少数的评审委员所选出来的。多年来,美国影艺学院(AMPAS)都会邀请每个国家推派一部剧情片来参加最佳外语片的竞赛。“一个国家推荐一部影片”的规定招致了不少的非议,因为一些多产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所制作的电影,也许足以获得数个提名,但却受限于最多仅能获得一个提名。而另外一个令人垢病的地方,是由于本身的制度关系,使得每个国家所推派的影片可能会受到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影响,像是因政治因素而未能获得国家的推荐,或是运用报名的机会来支持某位导演或是某个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