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CAT
电影常识电影杂谈音乐知识音乐杂谈
© 关于

远在他乡的故乡——贾樟柯谈锡兰 · 锡兰在《小镇》中拍了很多微观世界的镜头:小动物、一草一木的细节、纹路、肌理。我们从未这样专注而细心地凝视过那些与我们共存于这个世界的生命。透过锡兰的摄影机,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粗糙,以及逐渐丧失的耐心。

1998年,我带着《小武》去参加柏林影展青年论坛。那年我已经二十八岁了,这是我第一次出席国际电影节,也是我的首次欧洲之行。一个人从北京搭乘汉莎航空的航班出发,起飞后不久大多数乘客就都睡着了。机舱里异常安静,我却睁大眼睛不肯入眠,脑子里不时闪过法斯宾德或文德思镜头下的柏林,近十个小时的航程我是在冥想中度过的,一会儿柏林、一会儿北京、一会儿我的故乡汾阳。

导演贾樟柯导演贾樟柯

多年之后我想,我之所以到现在还热爱所有的远行,一定跟故乡曾经的封闭有关。而所有远行,最终都能帮助自己理解故乡。的确,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那时候两德统一还未满八年,人们习惯上还把目的地称为“西柏林”。可我偏偏对“东柏林”感兴趣,放下行李拿上一张酒店的地址卡,我便在暮色中坐一辆公共汽车出发了。

每到陌生之地,我都喜欢这样漫无目的地游荡,喜欢在偶然中遭遇一座城市,公共汽车从动物园附近出发,穿过城市向东而行,没有跟当地人说一句话,车窗外的建筑像是能告诉我一切。西边的马路基本上呈放射状分布,路边建筑的设计也表现出开放的状态。可一到东边,横平竖直的街道和平板的办公大楼就似曾相识了,国营体制的感觉毫不掩饰地经由建筑表现出来。

我下了公共汽车,遥望西柏林方向,远处大厦上奔驰汽车的广告在夜幕中旋转闪烁。那时,我脑子里冒出一个词:资本主义的柏林。这里的观众能理解社会主义的汾阳?我问自己。《小武》拍摄于我的老家汾阳,那里尘土飞扬、城外的军营每天军号阵阵。电影的世界是真奇妙,再过两天,我就要将故乡的风景人物,放映给异乡人看了。

<em>《小武》</em>工作照《小武》工作照

98年的柏林电影节还有一个导演,也用电影把他的故乡带到了柏林。这部电影叫《小镇》,导演是来自土耳其的锡兰。锡兰1959年出生在伊斯坦布尔,他是在当兵期间看了波兰斯基的自传,开始爱上电影的,他常自编自导自演,和他的妻子一起出现在自己的电影中。

在看《小镇》之前,我从来没机会知道土耳其的小镇会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那里的人们怎样生活的。

坐到电影院里,灯光暗下、银幕闪亮的时候,才知道《小镇》是一部黑白电影。电影开始于一场漫天大雪,原来土耳其小镇上的孩子们跟我一样,只有天气的变化才能给一成不变的生活带来新鲜感。这时,银幕上一个孩子穿过山峦去上学,他进入教室,把雪打湿的鞋子脱下来,烤在火上。火炉温暖,窗外寒冷,这不就是我小学时冬天的记忆吗?接着,孩子脱下他的袜子,挂在火炉上,袜子上的水滴,掉在火炉之上,“吱吱”蒸发的声音,一点一点滴在心头。

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Nuri Bilge Ceylan)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Nuri Bilge Ceylan)

我不喜欢跟踪电影的情节,我看电影最大的乐趣,是看导演描绘的诗意氛围,没有诗意的电影对我来说才是沉闷的电影。锡兰的《小镇》是一部用电影语言超越语言的电影:不用听懂对白看懂字幕,仅仅通过电影画面,已经能够理解导演的世界。

记得在黑泽明导演生前,侯孝贤去拜访他,黑泽明问自己的助手: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侯孝贤的电影吗?他的助手用哲学命题来解释,黑泽明摇摇头说:不是,我在他的电影里,能看到尘土。

锡兰导演呢?在他的电影里,能看到天气。雪后的寒冷,自雪地上玩耍的孩子们身体里散发出的热气,被雪冻得麻木的双脚,袜子上掉下来的水和炙热的火炉相碰撞冒出来的蒸汽……都是这部电影的诗句。

<em>《小镇》</em>(Kasaba)剧照《小镇》(Kasaba)剧照

锡兰在《小镇》中拍了很多微观世界的镜头:小动物、一草一木的细节、纹路、肌理。我们从未这样专注而细心地凝视过那些与我们共存于这个世界的生命。透过锡兰的摄影机,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粗糙,以及逐渐丧失的耐心。

锡兰营造的声音世界也让我迷醉,他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里将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声音提取出来,加以夸张,给我们熟悉的陌生感。水滴在火炉上被炙烤蒸发的声音,大自然里面动物的鸣叫声,远处隐隐约约人的喊叫声……鸟啼虫叫,风声雷鸣,这些原本被我们在日常中忽视的声音,在影片中被提炼出来。它们帮我打开了记忆之门,让我想起已经淡忘的岁月。

通过锡兰的电影,会发现我们还有一个故乡远在他乡,它也解答了我的疑惑:在资本主义的柏林一定有人看懂了我的《小武》,他们在我的电影里同样可以遭遇乡愁。

原文载于《中国周刊》

「来源: 1905电影网 2025/05/04」

同类推荐

乔治·梅里爱

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1861年12月8日生于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于巴黎,罗培·乌坦剧院的经理。梅里爱一...

杨德昌

杨德昌,祖籍广东梅县,台湾电影导演,其电影作品深刻、理性,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被称作“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

李安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祖籍江西德安,编剧、导演。1995年,李安凭借英文电影《理...

弗朗索瓦·特吕弗

弗朗索瓦·特吕弗,从年轻时代开始,电影就是他最大的兴趣。1955年,特吕弗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作品,而他的第...

让-吕克·戈达尔

让-吕克·戈达尔,法国著名电影导演,1930年12月3日生于巴黎,幼年移居瑞士,曾在瑞士尼翁学习,高中时回到巴黎,...

与电影一起长大——高峰秀子

她是日本电影史上第一个大概也是唯一一个出身童星,经历了无声电影、有声电影、黑白片时代和彩色片时代,蜕变为...

弗里茨·朗

弗里兹·朗(Friedrich Christian Anton Lang,通常简称为Fritz Lang,1890年9月5日-1976年8月2日),出生于维也...

小津的有与无

关于小津安二郎,有一些事实无法视而不见。其中之一,是他作为日本军人在中国战场的经历。

路易·马勒

上世纪60年代,路易·马勒被称为影坛新浪潮的开山人物。在此后的30多年里,他高产优质地拍摄了多种风格和主题的...

大卫·格里菲斯

大卫·格里菲斯(英文全名为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一般称为D.W. Griffith,1875年1月22日出生,1948年7...

伍迪·艾伦

伍迪·艾伦,本名艾伦·斯图尔特·康尼斯堡(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美国电影导演、编剧、演员、喜剧演员、作家、...

奉俊昊

奉俊昊,韩国著名导演,代表作:《雪国列车》《杀人回忆》《汉江怪物》《母亲》等。出生在大邱广域市,1993年毕业于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