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CAT
电影常识电影杂谈音乐知识音乐杂谈
© 关于

儿子眼中的塔科夫斯基 · 他有个想法:真正的艺术家只有在生命最后那几天里,才会跃升为某种先知。于是在他弥留之际,每天不断地讲述,对朋友讲,对同事讲,还有对我。《牺牲》里的父亲也永无休止地对儿子讲着什么,这安排并非巧合,那正是我父亲在对我说话。

德文版《塔科夫斯基宝丽莱摄影集》日前发行,德国文化网站“电子节拍”主编 Max Dax 前往佛罗伦萨,采访了导演的儿子小安德烈·塔科夫斯基,他是塔科夫斯基基金会的负责人,掌管与他父亲作品相关的各种发行、授权、资料管理事宜。

Q:塔科夫斯基先生,您来自一个诗人之家。祖父是著名诗人,父亲又以充满诗意的电影作品而著称。您是否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A:我不算是什么艺术家,但我喜爱祖父的作品,那些诗歌和我父亲的电影其实大有关联。父亲努力想将爷爷的诗歌融入自己的影像中,这一点我看得出来。父亲信仰传统文化,所以他作品中会用上巴赫的旋律或是勃鲁盖尔(Brueghel)的画作,历史背景为他的影片打下扎实的根基。在他看来,这种电影之根当时就已岌岌可危。如果他还活着,看到今日的影坛光景,我很怀疑他是否还会继续拍电影。

塔科夫斯基与儿子小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塔科夫斯基与儿子小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Q:父亲在你 11 岁时离开苏联去意大利拍摄《乡愁》,之后他便没有回来,而你要到 16 岁时才被允许出国与他团聚,当时他已是癌症晚期,命悬一线。

A:我是 1986 年到的佛罗伦萨,但我至今对意大利都没什么归属感,俄罗斯也一样。我 1996 年再次回到俄罗斯,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我和父亲一样,俄罗斯人向来不适合当移民。永远无法适应新环境,心里永远有个精神家园。我来意大利时年纪还小,所以很快就流利掌握了意大利语,我的未婚妻也是意大利人,看似我整个人已被同化,但我自己知道,我的文化根基仍在俄罗斯,但不是今天的俄罗斯,而是那个早已不再、仅存于我们记忆深处的俄罗斯。冷战结束后,金钱取代一切信仰,贪婪令每个生活在俄罗斯的人暴露人性最丑恶的一面。艺术界同样如此,在那里再也找不到直达心灵的作品。如果父亲活在当下的俄罗斯,遇上的问题估计也不会比当年少。

Q:但他在苏联时也确实拍出了 5 部经典作品。

A:但请注意,这 5 部电影他花了 25 年才拍完!而且从《安德烈·卢布廖夫》之后,他再也没有作品能在苏联公映,要放也只能安排在莫斯科郊外的小剧院。《安德烈·卢布廖夫》遇上很大麻烦,片子早在 1966 年就完成了,但由于当局的禁令,直到 1971 年才上映。那 5 年里,拍好的胶片能保留下来,没被处理掉,已经是个奇迹了。

Q:此话怎讲?

A:当局不希望看到的电影,就会想方设法把胶片处理掉,真不知道历史上有多少杰作是这样消失的。而且,有长达三年,父亲各个拍摄项目都处于停滞状态,尽管如此他还是日以继夜地坚持工作。他没法按照自己希望的速度来推进项目,于是好多人才会以为,他是位“慢产”的导演;其实他原本完全可以每年拍完一部电影的。当然,他还算是幸运的,《伊万的童年》早早就在国际上为他确立声誉,令他成为当时苏联言论自由的一个象征,于是当局才没法彻底禁止他拍片。不过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才有各种刁难,所有才有他远走他乡,离开自己深爱的祖国。需要指出的是,70 年代的苏联,意识形态已经不如之前那么强大了,但官僚作风盛行。层层设卡,想快都快不起来。事实上,官僚机构内部也有不少人欣赏我父亲的作品,但要与整个制度为敌,那就像是西西弗式的战斗。1982 年勃烈日涅夫去世,之后情况变得更糟,整个文化生活都停滞下来,再无任何创作自由。当局不仅禁止父亲在国内拍片,就连 1983 年《乡愁》征战戛纳,也遇到了苏联代表团的官方阻挠。

<em>《塔可夫斯基宝丽莱摄影集》</em>的中文版<em>《世上的光》</em>已于 2012 年出版。《塔可夫斯基宝丽莱摄影集》的中文版《世上的光》已于 2012 年出版。

Q:《乡愁》中关于主角童年回忆的戏不是在苏联实景拍摄的?

A:不是,父亲被迫在意大利中部名为 Otricoli 的小村庄里搭了布景,耗时两个月,因为他要求搭得和我们在苏联乡下那栋房子一模一样,他随身带着那栋房子的宝丽莱照片。

Q:你父亲最后一部作品《牺牲》,片尾字幕写着“本片献给我的儿子”,也就是你。在片中,主人公亚历山大告诉儿子一个故事,如果能坚持不懈,像是坚持某种仪式那样,持续地浇水,哪怕已枯死的树都能再现生机。

A:父亲相信仪式,小时候他会坚持每天陪我一起看书,我们会翻开勃鲁盖尔的画册,一页一页看过来,而且每天坚持。凡是他喜欢的东西,也希望我能用自己的眼睛亲身去体会,在他看来,这是他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事。但除了陪我之外,他自己每天也都会看书、写字。直至生命最后几周,他仍在书写《雕刻时光》的最后一章。他有个想法:真正的艺术家只有在生命最后那几天里,才会跃升为某种先知。于是在他弥留之际,每天不断地讲述,对朋友讲,对同事讲,还有对我。《牺牲》里的父亲也永无休止地对儿子讲着什么,这安排并非巧合,那正是我父亲在对我说话。

Q:你会反过来问他问题吗?

A:我常问他正在看什么电影。有段时间,我很嫉妒他,因为他已经看过《星球大战》了。我问他片子到底怎么样,他会向我复述整个故事情节,哪怕最小的细节都不放过。于是我就靠着父亲的讲述,在脑海中将《星球大战》想象了一遍。

Q:也就是说,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导演喜欢《星球大战》?

A:当然喽!他还让我看了黑泽明的《蜘蛛巢城》,众所周知那是《星球大战》的灵感来源。不过我们意见最统一的还是黑泽明的《七武士》。除了电影,我们更多时候谈论的是梦,还有动物、树木。他坚持要我记住各种树木的名称,这些个人化的细节在《牺牲》里都有反映。

来源:外滩画报


「来源: 1905电影网 2024/11/16」

同类推荐

港日韩亚洲情色片流变史

亚洲情色片曾以日本为中心向外辐射,香港一度繁荣。如果揣测情色片的来历,恐怕要从邵氏时代说起,它有个更文雅...

葛优访谈:我已经过了玩命的阶段

我确实是过了拍戏玩儿命拼的那个阶段了,我已经不拼了,就保持了,保持我现在这个位置。

科普《X战警》:X教授原型为马丁·路德·金

2014年5月23日,由美国20世纪福斯公司出品的科幻大片《X战警:逆转未来》正在内地热映,本片是福斯公司建立旗下...

斯坦利·库布里克:悲观的预言家

斯坦利·库布里克是在睡梦中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的,时间是1999年3月7日,星期日。有人曾断言库布里克告别人世时可...

齐泽克:独立小制作都是无聊的垃圾

齐泽克认为,越是服从于意识形态的人,越是无法意识到意识形态的强有力形式。但反过来说,一旦向他们揭示这种隐...

爱森斯坦与乔伊斯(一)

是乔伊斯从电影中获益最多,还是爱森斯坦汲取了《尤利西斯》从而开创了蒙太奇的时代,都显得无足轻重。最关键的...

特摄之父——圆谷英二

圆谷英二(1901-1970),日本著名特摄导演、圆谷株式会社的创始人和首任社长。

回顾中国动画百年路 细数难忘的动画精品

中国动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堪称经典的珍品,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不妨回望一下...

纪念亨利·朗格卢瓦百年诞辰:最伟大影迷的电影书写

一个主持了电影资料馆四十年、终其一生没有停止书写的人竟然在生前没有出版过一本书!同时有另一个想法,和刚...

《巫山云雨》导演谈塔科夫斯基:一个人的秘密

五年前我曾应诺要写一本关于塔科夫斯基的书,到现在我仍然一筹莫展,没有丝毫胆量来进行这个工作。我更能知晓...

日本导演岩井俊二访谈:我怀疑所有的常识

我想,拍电影就是应该把每个人的人生过程都放进去的,要不然电影这个东西不会成立的。所以我学习怎样把自己的...

崔洋一

崔洋一,韩裔日本电影导演,主要作品用《血与骨》、《导盲犬小Q》等,善于用直接描写和间接反讽等手段来刻画社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