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24日文化部任命王辉为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共支部。支书王辉、副支书高沁水兼宣教委员、组织委员邵功游、青年委员刘谦、保卫委员王绍华。
(七月)
指定了“中国电影资料馆1958年方针任务”(草案)。其主要内容是:加强政治思想领导,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勤俭建馆。根据现有条件,重点使用力量,以广泛搜集影片和电影资料为主,并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培养干部,加强学术整理与技术整理及供应工作。
(八月)
文化部在首都剧场召开在京直属单位迎国庆跃进献礼大会。王辉代表该馆以书面跃进规划向大会献礼。在主席台上接受献礼的有钱俊瑞、刘芝明、郑振铎等副部长。
30日下午,中国电影资料馆正式宣告成立。全馆职工在西四羊市大街影联放映室(原电影局旧址),召开了该馆成立大会。
(十一月)
本月由中影公司调入一批人员,计有:田云汉、邵功勋、宋荃增等。田云汉任秘书组副组长、宋荃增担任财会工作、邵功勋担任美编工作。
1959年
(二月)
中国电影资料馆征集电影资料启事在《大众电影》上发表,启事称:“该馆因业务需要,特征集解放前出品的《三个摩登女性》、《铁板红泪录》、《逃亡》等三片拷贝,电影文学剧本或分镜头剧本。……”
(五月)
14日在影联召开会议,讨论《十年电影画册》的编辑问题。主持人蔡楚生。参加会议的有:司徒慧敏、谢力鸣、钱筱璋、王栋、王辉等。《十年电影画册》的美编邵功勋、文编田云汉也出席了会议。后已编成初稿征求了有关制片厂的意见,并经文化部电影局审定,因经费等问题,上级指示停印。
16日该馆向文化部申请修建国家影片保存库。文中申述了急需建库的理由。
(六月)
18日文化部批复同意建设影片保存库。
(七月)
2日由该馆秘书组执笔写出《中国电影资料馆基本建设设计任务书》报部。设计任务书除申请建设1400平方米的国家影片保存库和200平方米附属的用房外,在“今后规划”一栏中称“目前该馆仅借用中国电影发行公司300平方米办公业务用房,资料存放与办公拥挤不堪,严重的影响工作的开展。五年内工作人员将发展到110人。根据该馆工作性质与任务和发展的需要,除需建筑国家影片保存库外,急待修建办公、业务、技术用房,包括办公室、文图资料室、展览工作室、阅览室、放映室、洗印等技术工作间及宿舍。拟于1960年起建筑业务用房3300平方米,建筑宿舍1500平方米。”
(九月)
全国掀起反右倾运动。资料馆中共支部与中影公司中共支部联合对该馆三名中共员进行批判。这次在群众中展开的反“右倾”运动,到年底基本结束。1961年,根据中共中央通知,一律平反,并将有关材料销毁。
(十月)
12日该馆向文化部对外联络司所写简报中回顾了三年来(1957——1959)电影资料馆外事工作上的几件大事:
一、与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保持了经常的联系。自建馆以来,每届年会均正式邀请该馆出席,因外汇短缺及工作难以分身,皆婉言辞谢。该会按期将他们编辑出版的《公报》寄来。同时在《公报》中刊登该馆消息。
二、与国际电影史研究局建立联系。该会正式通知该馆副馆长王辉为该会理事会理事。
三、与苏、捷、法、意、匈、比、荷、芬、瑞典、西德、巴西、挪威等电影资料馆建立了联系,进行了赠送、交换和复制等工作,如与苏联电影资料馆达成协议,进行相互交换影片,苏寄来早期影片《战舰波将金号》、《红小鬼》、《母亲》等15部,我给苏中国片9部。请荷兰电影资料馆代为复制该馆保存的中国早期影片《西厢记》(20年代无声片,荷译名《普济寺的玫瑰》)。又赠送给捷克电影资料馆中国影片《六号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