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陆洁,1894年生,江苏人,从1924年就步入影坛,先后在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任编导,在联华、文华等影片公司任经理、厂长;解放后任上海电影局顾问等职。从影四十五年,对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晚年将他珍藏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新闻片赠给文化部,还将珍藏的电影图片资料无偿地献给国家。1967年8月2日,他因遭迫害,含冤去世。粉碎“四人帮”后得到平反昭雪。
1963年
(一月)
制定了1963年该馆工作计划,并经全馆职工讨论提供意见进行了修改,然后贯彻执行。
按照上级党委地指示,六三年在一切工作中必须继续贯彻中央提出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增产节约的精神,以及电影局所指示的该馆“以保存影片为主”的方针。
在上述方针指导下,六三年以片库工作为主要重点,建全技术队伍,开展影片技术维修工作,保存好现存影片资料;积极进行影片复制、交换和选购资料业务;进一步开展影片和文图资料的整理工作。
(三月)
中旬,电影局召开局务会议,由陈荒煤局长主持,根据资料馆工作问题的报告,专题讨论了资料馆的方针任务和保存范围等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副局长司徒慧敏、季洪和办公室主任刘子先。资料馆龚涟、邵功游参加了会议。陈荒煤在会上发言:他认为资料馆问题很多,很严重,存在不甘寂寞的思想,影片供应面大,不为后人着想。还想搞研究,不实际。应以保存影片为主进行工作。报告说资料馆的方针任务不明确,实际早已明确了。不要再提不明确,问题是没有向下传达。
(四月)
为加强影片技术维护工作,充实技术队伍,经文化部和电影局批准,从四月份起,先后从安徽、新疆等下马制片厂或减少任务的制片厂调来丁士廉、陈策斌、林章孚等洗印、剪接、底片整理等技术人员后;后又从北京电影洗印厂调来董忠义、高宝智、金羡岐等基建、洗印、电气等技术人员;同时,还调入、吸收青年学生,陆续加强资料馆的影片技术维护和影片管理工作。此外,从北京幻灯制片厂调来刘世经任片库技术组长,将邵功游调至馆长室任秘书。
(七月)
20至31日该馆派技师林章孚去上海学习上影等厂防霉处理经验。林回馆后写了专题报告。后局务会同意需要漂洗去霉的资料片送北京电影洗印厂和西影代为漂洗。与此同时,该馆在德外片库工作间也安装了一台洗片机,准备自行漂洗部分影片,进行去霉处理。(八月)
20日文化部干部司发文通知:“我部电影局局长陈荒煤,已经中央批准提升为我部副部长兼电影局局长。”
(九月)
27日文化部电影局发布“关于借阅资料影片的规定”给有关单位。规定指出:资料影片是国家珍贵的文化财富。它将对繁荣我国电影艺术创作起着借鉴作用,并将流传后代。为了保存好国家影片资料,经周恩来指示,中国电影资料馆保存的影片,一律不再对外供应。如因业务(包括电影界和文化界)上,确实需要参考时,可根据拷贝情况,就本规定的原则处理。
(十月)
对馆的方针任务,经过讨论作了修改:“以影片保存、整理为主,相应的保存、整理与影片直接有关的文图资料,不断的搜集丰富中外影片和文图资料,在不妨碍保存的条件下,适当的进行电影资料供应、观摩工作。为繁荣电影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条件。”这一方针任务的提出,得到电影局领导的同意。
10月初至12月底,中国电影资料馆在北京中直礼堂举办了“三十年代优秀影片观摩”。观摩的对象主要是电影界、文艺界创作、生产有关业务人员和电影学院的学员。这次观摩是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从挑选观摩的影片,进行复制和编印文字材料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观摩,使观众了解了在中共的领导和影响下,三十年代拍摄的优秀影片情况,提供了借鉴、参考条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观摩过程中,许多三十年代著名电影演员,如田方、黎莉莉、王人美、徐来等都参加了观摩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