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中的科学
硬科幻与软科幻的分界并不明显,硬的如《星际穿越》中也能出现明明一台望远镜就可以解决问题,非要坐飞船飞几个光年去看看的情节。但不可否认的是,能被称作硬科幻的影片中,科学对情节的推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彗星来的那一夜》,“薛定谔的猫”呈现出了一种心理式的惊奇感,使这部完全没有视觉奇观的影片坚硬非常。再如《人工智能》和《我,机器人》,虽然人形AI还是远未实现的科技,但是它所引起的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爱的审视,将影片的幻想变为存在现实的未来镜像,成为哲学式的烧脑。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些作为题眼一样的科学名词仍然是必需的,虽不明,但觉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