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CAT
电影常识电影杂谈音乐知识音乐杂谈
© 关于

后浪出品:《我是怎样拍电影的》(山田洋次)(二) · 我怀着不敢相信的心情赶到了新宿的首轮影院,一看果真像制片人说的一样。我记得很清楚,观众们一边大笑一边看着我的影片,而且是我完全料想不到会引起观众发笑的场面竟然博得了哈哈大笑,我不禁愕然了,在电影院里思忖着:"如果观众认为这部影片滑稽可笑,那么,我也许能搞喜剧。"

从《二楼的房客》到《过分的糊涂虫》

在这期间,我好歹也写了不少剧本,加上野村导演的推荐,公司领导决定让我担任导演试试看。那个时代给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拍了一种叫作SP的短片,这种短片兼有考查导演和演员水平的目的。大岛渚的《爱与希望之街》(1959)也是这种性质的作品。公司对于这种实验短片根本就没指望卖座,如果从中能产生几位有培养前途的导演,就足够值得高兴的了。而我们纯粹是受惠于这种良好的环境。这种实验短片比一般片子短些,只有一小时左右。

按此要求拍摄的就是《二楼的陌生人》(1961)。原作是部推理小说,所以我竭尽全力把它改编成富有推理色彩的剧本,不知怎么搞的,结果拍成了带有喜剧色彩的作品。尽管公司对影片的好坏未置可否,我也没得到什么赞扬,但我因此体会到了导演工作的乐趣,也感到非常充实。至于影片的成就如何,我虽没有自信,但也没有感到太后悔。当然,在改编剧本和执导过程中,我饱尝了艰辛,然而心灵深处也得了一些欣慰。虽然我因这部处女作被搞得精疲力尽,但从某种意义来说的确因此而有了得救之感。

我导演的第二部影片是《市区的太阳》(1963)。当时,倍赏千惠子演唱的《市区的太阳》这首歌深受欢迎,所以公司计划以这首歌为主题歌,拍摄一部歌曲音乐片。公司把倍赏千惠子和胜吕誉称作"太阳的情侣",以此招徕观众,并要求以其为内容拍一部主题歌贯串始终的、具有柔情蜜意的青春歌曲音乐片。然而我导演的《市区的太阳》,主题歌只出现了一次,不但没有柔情蜜意,而且恰恰相反,拍成了一部十分拘谨、总显得那么低沉的影片。

后浪电影学院出品:<em>《我是怎样拍电影的》</em>后浪电影学院出品:《我是怎样拍电影的》

其实,在该片开拍之前不久,当时的公司经理城户先生还把这个剧本说得一无是处,因此,我一边拍片一边骂娘。不知是否受了我的情绪的影响,《市区区的太阳》这部影片充满了我以后导演的影片中所没有的抑郁情绪。所以,我对这部作品颇有亲近之情。但是,从影片整体来看,拍摄手法和素材很不一致,力不从心之处非常之多,事实上观众看了也不会舒服。如果说有值得赞赏之处的话,我想那就是年轻的演员倍赏千惠子那富有魅力的演技,她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充满了活力。

把影片拍成这个样子,公司方面好像很为难。但是,当时的制作部部长白井昌夫先生并没有当面对我发火。白井先生深深地吸了口气说:"如果这种影片受欢迎那就没问题了。"白井先生当时说话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是非常婉转的训斥。该片自然在发行方面也不怎么好。

翌年,我导演了由花肇主演的《过分的糊涂虫》,这部影片的评价还比较高。此后。我和花肇合作,连续拍了八部影片。

《过分的糊涂虫》的原作是藤原审尔的中篇小说《院子里的一株白木兰》,小说以濑户内海的某村镇为舞台,描写一个少年同一个叫安五郎的流浪汉结交成朋友的故事,采用的手法是通过这位少年的视野展现安五郎对往事的回忆。原作由许多回忆片段组成,从故事情节上看,很难改编成电影剧本。但是,我很喜欢这篇小说,而且我同小说中的那位少年一样,很喜欢安五郎这个人物,所以我很珍惜这种感情,就把自己读这部作品时的感情如实地搬上了银幕。也就是说,我按小说原来的结构,把它改编成了由一个个回忆片段组成的、乍一看结构似乎是很简单的电影剧本。如果按起承转合这种结构方法处理,这种依样画葫芦的剧本改编法真是一种冒险。但实际上,继这个作品之后,我的剧本几乎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当然也包括《寅次郎的故事:男人之苦》(1969)。

当时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拍片预算很少,本来应该去濑户内海摄制外景的,由于经费不足,只得把千叶县的鸭川当作冈山县的市街来拍了。同时,日程安排也相当紧,我只好废寝忘食地拚命拍摄。拍完之后,把胶片接起来一看,影片根本没有连贯性,这里说的"连贯性"是制片厂的行话,意思是情节展开要自然,感情描写要平稳,然而,这部影片看上去支离破碎,好象是胡乱地把胶片接在一起的。而最重要的是没有一个能使人哈哈大笑的场面,只能让人感到呆板,毫不连贯。我绝望了,我几乎被这种绝望压垮,甚至想到,"如此彻底失败,就此罢手吧"。很久以后摄影师高羽告诉我说,那次看了样片后,我在工作室的椅子上低头默然坐了整整一个小时。

不久,首次公映的日子来到了。我没有勇气去影院,躲在世田谷住宅区的自己家里正发愣的时候,制片人打来了电话。我忐忑不安地握着话筒,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制片人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我,"你马上到影院来,上座很好.观众都在哈哈大笑呢。"我怀着不敢相信的心情赶到了新宿的首轮影院,一看果真像制片人说的一样。我记得很清楚,观众们一边大笑一边看着我的影片,而且是我完全料想不到会引起观众发笑的场面竟然博得了哈哈大笑,我不禁愕然了,在电影院里思忖着:"如果观众认为这部影片滑稽可笑,那么,我也许能搞喜剧。"

继这部影片之后,我拍了两部"糊涂虫"连续剧,三部"一发必胜"的连续剧,之后又拍了《如果运气好》(1966)、《吹口气就会飞走的男人》(1968)等片,此后就着手拍《寅次郎的故事:男人之苦》了。

本文选自后浪电影学院丛书。日本国宝级电影大师山田洋次在本书中将其几十年从影经历娓娓道来。其中既有编剧、导演的方法技巧,又有充满人性温度的生活细节。如同他的电影风格,山田洋次以平和而温暖的行文,介绍了自己从影的动机和愿望;论述了素材与剧本的关系;并以《寅次郎的故事》《幸福的黄手帕》等影片为例,分享现场执导的体会,探讨导演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读者不仅能从中管窥山田洋次是怎样拍电影的,也会收获一份心灵的感动。


作者: [日]山田洋次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 映画をつくる
译者: 蒋晓松 / 张海明
出版年: 2015-2
页数: 176
定价: 2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

「来源: 1905电影网 2025/04/24」

同类推荐

日本“太阳族电影”

当然日本“新浪潮电影”与“太阳族电影”有着本质的差异。“新浪潮电影”是把自身看着了青年一代的代言人。其基本立...

高峰秀子 日本“国宝级”昭和时代的演技女神

我的人生道路很象电梯,上下起伏得很厉害。有时,我深陷泥潭,无法前进;有时,我竟被人出卖;还有时,我终日与贫困...

仲代达矢谈《金环蚀》

山本先生不太对我提要求,他是一个让我按照自己所想去演戏的导演。我原以为,他是个左翼思想很重的人,应该会非...

日本电影六面体之三池崇史

三池崇史不是暴力迷恋狂,相反却是一位迷恋在影片中释放自己想法,并且奇思妙想、放浪不羁的导演。三池崇史的电...

《幻之光》影片解析

《幻之光》原著作者笔下的角色往往带着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以及难以逃避的宿命。但最后又总能够能够抚平一切,...

《地狱门》——点燃欲念之门

就算有人凭《地狱门》写出本《日本色彩研究》也不足为奇,因为其幕后就是日本标准色的创造者——当时已70岁的画家...

千年女优田中绢代

《西鹤一代女》重新确立田中绢代的女优地位,也树立了其战后银幕形象——坚强刚毅的女性。尽管和沟口的合作分崩离...

“影像的魔术师”大林宣彦:为逝去的传统情怀召魂

而《鬼怪屋》这部影片最突出的是它的广告式分镜头:从视觉上看,每个镜头都具有强烈的转义性,他从自己早期的动...

成濑巳喜男,日本电影的底色

成濑后期的作品,目光投向市井底层,大概也是如此。《稻妻》、《女人步上楼梯时》、《浮云》和《流浪记》等,均以穷街陋巷...

《春妇传》:铃木清顺的灵韵时刻

把铃木清顺置入日本新浪潮导演当中,我觉得今村昌平似乎与之更合拍些。如果说大岛渚们以破坏前辈导演精心构筑...

扶桑之色——从京町子到松坂庆子

东瀛映画六十年前对色的禁忌突破尚且如此,后来最红的玉女山口百惠、吉永小百合也都不会顾忌拍性爱场面,日本...

日本写实主义大师内田吐梦 曾为中国服务

真实的情况是东北光复、蒙满帝国解散,还在做着美梦的内田吐梦因为睡懒觉,没有赶上逃跑的飞机,竟然被冲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