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阅读
奥斯卡·谢普利(巴士上被彼得吓走的男人)的个性以及彼得边吃胡萝卜边快速说话的形象激发了日后著名的卡通形象“兔巴哥”(Bugs Bunny)的诞生。盖博饰演的角色即兴唱的小曲“谁怕大灰狼”(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日后被美国人用来嘲笑胆小鬼。
盖博为了使边说话边脱衣的动作更流畅,坚决放弃了在衬衫下面穿上背心,影片上映后这成了革命性的流行时尚,人们从此把穿背心视做一件很土的事,当年的男士汗衫销售量下降了40%。这直接导致了大批小型内衣厂关门大吉,工厂老板纷纷投诉电影业。当时几乎所有男人都视克拉克·盖博扮演的彼得为偶像,他的宽外套、V字领衫和宽边帽都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打扮。
当时许多影评人认为本片仅仅是优秀的喜剧商业片,但却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埃及艳后》和《瘦子》这样的种子选手,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赢得大满贯的作品,后来40年没有电影企及这个纪录。这部电影成功地将哥伦比亚公司从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提升到业内知名电影公司的行列。
20年之后,威廉·怀勒拍摄了一部极其相似的《罗马假日》,被当时的观众,特别是中国观众奉为经典,并且也获得了最佳服装、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剧本三项奥斯卡大奖。而今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一夜风流》被所有电影学院作为研究的经典范本,而《罗马假日》成为各种被高估的电影榜单的常客。
内容简介
富家千金艾丽娇生惯养,倔强任性。她背着父亲跟飞行员金·韦斯特利订婚,被父亲派人挟持到一艘豪华游艇上。艾丽又急又恨,趁人不备,泅水逃走去找未婚夫。她逃上码头,搭乘公共汽车直奔纽约。途中艾丽被人偷走了钱和衣服,在长途巴士上遇到丢了工作的记者彼得。艾丽的父亲聘请私家侦探追查女儿行踪,并在报上刊登消息,彼得因而发现了艾丽的身份,认为可以炮制出吸引眼球的新闻,便一路与艾丽同行。旅途颠簸,意外连连。行车遇阻,乘客得半路住宿,而身无分文的艾丽只能与彼得同屋而睡,彼得在两床间挂起了毯子,名曰“耶利哥墙”。
为了搭便车,彼得使尽手段挡车不成,艾丽卖弄性感挡到了车,结果司机却抢行李逃走,被彼得追回。二人感情潜滋暗长,但都欲言又休。彼得终于接受了艾丽的爱情,驾车把新闻卖了个好价钱准备向艾丽正式求婚,但误会彼得的艾丽打电话让父亲接走了她。艾丽的父亲欣赏人品高尚的彼得,在他的鼓励和怂恿下,艾丽从和金的结婚典礼上逃走,有情人终成眷属。
获奖原因分析
影片改编自美国杂志上的一篇爱情故事,曾被一些影评家奉为乖僻喜剧(Screwball Comedy,或译神经喜剧、疯癫喜剧)之鼻祖,而导演卡普拉则被奉为乖僻喜剧之父。
所谓乖僻喜剧,就是指主人公性格乖僻,行为古怪,处事原则与众不同,因而产生出引人发噱的趣事。乖僻喜剧矛头多指世俗情理,以主人公荒谬反常的行为实现对庸常行为的反叛,其举止看似不合人之常情,却体现了人生的某些基本原则和人性的光辉。1934年,乖僻喜剧正进入高峰期,在海斯法典盛行的那个年代,作为一种“没有性的性喜剧”在经济大萧条时代压抑的美国,备受欢迎。本片塑造了三个经典性的“乖僻”喜剧角色。
彼得象征着美国基督教的理想人格,在经济大萧条的衰世,他是超乎金钱之上的精神力量的象征。作为一个小报记者,彼得对生活抱有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他对掌管着生计和人生命运的上司不但不曲意逢迎,而且敢叫板。对于富翁父女,毫无馋羡和攀爬之心,敢于揶揄嘲讽。以常理和世俗的眼光来看,他的这些戏长弄尊的叛逆行为就显得古怪和与众不同。但是他的种种言行是对权势和金钱的蔑视,维护了人之为人的尊严,也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彼得一路上奔走操劳,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照顾没有依靠的艾丽,他足智多谋,保护着艾丽不受坏人的伤害,在同居一屋时拉起“耶利哥墙”,对艾丽秋毫无犯。他不拿不属于自己的奖金,非常有君子之风,这使得艾丽和父亲被他高尚正直的人品所感动,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富家女艾丽涉世不深却又执拗任性,意气用事。她与金一见钟情而后私定终身,被软禁后又寻机出逃,与彼得是一对欢喜冤家,由互相嘲讽到相知相爱,和金结婚却又逃婚,看似行事乖戾无常,实际上正是力图追求真爱,主宰自己命运。对于彼得的种种迁就和照顾,她不但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而且还任性使气。但她心地善良,在汽车上拿彼得的钱救助了一位饿昏的母亲,使彼得对她有了好感。在父爱的囚笼中,她不谙世事,因而真诚的内在追求呈现为颇具乖僻意味的外在行动。
艾丽的父亲安德鲁斯可以说是父爱的基督。他自恃有钱,对媒体、对记者、对大众颐指气使,几乎所有的言行都是新闻。他自小娇生惯养女儿,以致其任性妄为,他却束手无策。所幸艾丽还保持着少女的纯真和可爱,富有爱心。尽管他拿任性的女儿毫无办法,但阅人无数的他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飞行员准女婿的人品低劣洞若观火,在结婚典礼上鼓励女儿逃婚,从而使女儿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他做事不合常理,虽然乖僻却也反常合道。
《一夜风流》开创了反传统和非理性乖僻喜剧类型。影片的主人公身份悬殊,性格迥异,诚实与奸诈,富裕和贫穷,有涵养和没风度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男女主人公尽管心仪对方,但却拗着劲儿故作姿态,不肯主动表白,不到无计可施绝不俯就。影片的看点就是男女主人公心理上的挣扎,唇枪舌剑相互讥讽和调侃中所表现出来的喜剧感。结尾处“耶利哥墙”的倒塌,达到了性暗示和压抑情感爆发的高潮,虽然落入了好莱坞式电影皆大欢喜的俗套,但却体现了乖僻喜剧的类型特点。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背景下,《一夜风流》中的大资本家抛弃了富家子弟,把女儿交给了穷小子,而穷小子用三十九块二的投入迎娶富家女的传奇,是对美国精神的浪漫阐释。影片“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个安乐世界里”,让他们暂时忘记了现实的苦闷,从而起到抚慰人心和安定社会的作用。
《一夜风流》的故事是典型的灰姑娘反转模式,讲的是身份低微的小记者与富家女的浪漫爱情,故事了无新意,有点像《灰姑娘》和《驯悍记》的混合体,本片和另外几部经典的好莱坞爱情片《罗马假日》《魂断蓝桥》《简爱》《蝴蝶梦》等形成了互文关系。这些爱情片的叙事模式一般是,男女主人公一方身份高贵,另外一方身份低微,两人偶然邂逅,坠入爱河,但是由于门第不般配,或者是战争,或者是小人作祟,总之尽管两心相许,却还要经历一些波折才能走到一起。有的走到一起了,在关键时刻却不得不分离,最终经历了一番考验才两心相依。影片重点展示的是相爱的过程,两个有情人一般情况下是不打不相识,然后因为情况特殊,不得不在一起克服困难,在共同的困境中两人重新认识了对方,逐渐欣赏到对方天性中比较美好的一面,为了对方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脱胎换骨,得到对方的欣赏和爱慕。在《魂断蓝桥》中给爱情造成阻碍的是战争,在《蝴蝶梦》中给爱情造成阻碍的是前妻的阴影,在《简爱》中则是男主人公不幸的婚姻,而在本片中则是悬殊的社会地位。
经典爱情片的模式一般都是美女俊男的爱情,女主角容貌美丽,或显贵或落魄,性格或叛逆或温顺;男主角潇洒帅气,但境遇难堪。他们的爱情实质是一种高贵的贵族之爱,一种与下层劳动者不相干的爱情。身份低微的一方因为爱情的成功,最终社会地位得到提升,美人金钱双丰收,可谓两全其美。这种俗套的故事实际上是努力打破低微和尊贵间的壁垒,满足普通观众对于一段“艳遇”、一段天上“掉馅饼”的爱情和婚姻的臆想,具有成人童话的造梦性质。为生活琐事所扰的普通观众需要这样的美梦来满足自己,来对抗枯燥的缺乏诗意和浪漫的日常生活。
影片出色地运用了传统“三一律”的戏剧手法,故事紧凑,引人入胜。“性别之战”(即男女斗嘴)是许多爱情喜剧片的灵感源泉。彼得在汽车旅馆里搭起的那座“耶利哥墙”,本是由于女主角坚决不同意在镜头前脱衣服,才使得卡普拉想出的主意,后来在中国的《十字街头》中得到了模仿。“耶利哥墙”的故事出自《圣经》,原来是与约书亚进入迦南吹角墙塌有关,片中这面床单挂起来的“耶利哥墙”则成为了两个人相爱的屏障。在影片最后,床单落下,“耶利哥墙”倒塌了,这种以虚写实、引发联想的手法可谓无戏胜有戏。还有艾丽露出玉腿搭顺风车的场面,也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
(杨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