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阅读
《壮志千秋》根据女作家埃德纳·弗瓦的畅销小说改编。同样的故事在1961年由导演尼曼重新搬上银幕,由葛伦·福特和玛丽亚·雪儿主演,但成绩不及本片。本片曾是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唯一获得最佳影片奖的西部片,此项纪录一直到了60年后才被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打破。
内容简介
19世纪,美国政府宣布俄克拉荷马州印第安人聚居地的土地对白人开放。有志青年杨西说服妻子莎布拉一起放弃优越的生活,在开拓美国土地的浪潮中来到了西部。大草原土地肥沃矿产丰富,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渐改善了生存环境。但是也因触犯了牧场主的利益而经常发生纠纷和格斗,强盗土匪的不断袭扰也使他们寝食不安。杨西见义勇为、劫富济贫,尤其同情当地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为了维护东部移民和印第安人的社会权益,他组织亲友开发油田,并办起声张正义、扬善惩恶的报纸。
经过西部拓荒者们的不懈努力,40年后,一个偏僻的西部小镇成长为高楼林立、欣欣向荣的都市。杨西离开妻儿前往新领域发展,多年杳无消息。莎布拉因办报40年成就突出而受到州政府的表扬。在一次油田失火事故中,莎布拉发现离别多年的丈夫杨西竟在油田打工,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相拥而泣,杨西在妻子怀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为了纪念这个拓荒英雄,俄克拉荷马州为杨西竖立起了铜像。
获奖原因分析
在美国的开国历史上,白人移民乘坐篷车到西部开拓土地的事迹是全民不可磨灭的记忆,西部片因而成为美国类型电影中最具民族色彩的一种电影。电影史上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的西部片只有三部:1931年《壮志千秋》、1990年《与狼共舞》、1992年《不可饶恕》。1932年美国影艺学院将奥斯卡金像奖颁予《壮志千秋》,对西部片日后的兴盛起了正面的促进作用。影片以辽阔无垠的俄克拉荷马大草原为背景,通过杨西的奋斗生涯展示了印第安文化和西部的变迁,赞扬了主人公的正义感和献身品德,褒扬了坚忍奋进的开发精神,展现了第一代美国人开拓家园的壮丽史诗。
作为最早期的西部片佳作,本片有西部片中所有代表性的元素——狂放不羁的牛仔、奔腾的烈马、一扬手崩掉帽子的精准枪法、男儿的热血、永不休止的探险精神……1931年,对于电影来说是“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年代,能拍出这样的经典,真可谓难能可贵。比起1903年制作粗糙的第一部西部片《火车大劫案》,时隔30年,导演已能精准地把握住西部精神的精髓——冒险、热血、英雄主义,以及美国梦的精髓——自由、开拓、民主。
在开篇,开拓者们为了圈占土地而万马驱驰的经典镜头,生动展现了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那独特的社会现象。上千辆的马车和篷车在大草原上等候出发分地,政府官员手上码表时间一到,一声令下,只见万马奔腾而出,构成了极为壮观的画面,景别变化相当丰富,西部片的独特魅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为电影奠定了恢弘的基调。这个经典的大草原分地场面,后来在1992年的移民电影《远离家园》中被整个引用,成为该片的压轴高潮。
主人公杨西无疑是开拓者经典形象的代表。他勇敢、正直、无畏,为了民主与和平,与守旧的牧场主恶势力坚决斗争,为印第安人争取民主,为遭人唾弃的女子迪丝李争取平等而辩护,毫不畏惧地指责政府的弊端。面对流氓的挑衅,杨西表现出勇敢而机智的英雄本色,在街头他挺身而出制止流氓欺负卖针线的小贩索尔。他喜欢出风头和主持正义,如在帐篷中主持礼拜,表现了包容各教派和各民族(包括犹太人与印第安人)的广阔胸襟和天下一家的理想。他既有热血又有野心,对于奥伦河那片蛮荒土地的开发,他兴致勃勃地宣称“这是一个新王朝”,“创世,上帝用了六天;而这只用了一天。一个小时就创造了历史!”他永远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创造和冒险的机会,总说那是“千载难逢的时刻”。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他是正统的美国精神的化身,精力旺盛,永远有征服和战斗的欲望,法制和民主是他至高无上的准则,自由和开拓是他生活的动力。
女主人公莎布拉则是美国人心目中完美女性的化身。她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事业,对于世事有鲜明独到的见解,对于丈夫忠贞不贰。在家可以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外可以引导其他女性同伴寻找自己的生活,是丈夫良好的伴侣而又非单纯地依赖丈夫。无怪乎杨西称赞她是“最完美的女性”。她最后甚至进入国会成为了议员,当然,这看起来更像是导演为了标榜“民主”而捏造的一个神话,但不论怎么说,在她身上,我们还是看到了女性最难能可贵的独立人格。
莎布拉提倡包容性,肯定印第安人的地位,让他们享有跟白人一样的生存价值,在表扬大会上郑重介绍她的印第安媳妇,并且让她以印第安语对众人问好,这是本片改变早期西部片歧视少数民族倾向,而令人刮目相待之处。
影片采用编年史的结构分段交代故事内容,年代成为推演故事的轴心,俄克拉荷马州从无到有的环境转变成为故事的主线,而由杨西创办但却由妻子莎布拉支撑下来的报纸《棚屋报》则成为历史的见证。相比之下,杨西与莎布拉之间的性格冲突和分分合合倒成为配合历史发展的副线。
本片特写镜头略显生硬,所幸导演通过熟练的镜头剪辑弥补了这种缺陷。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拍摄手法、思想、故事情节、台词、服装、场地……这部片子都完美地诠释出了那个年代的电影所能散发的最极致的魅力。
(杨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