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阅读
影片改编自英国作家查尔斯·诺德霍夫和美国作家詹姆斯·诺曼·霍尔合著的畅销小说《叛舰喋血》《怒海征帆》《孤岛恩仇》三部曲。三位男主角查尔斯·劳顿、克拉克·盖博和弗朗肖·托恩同时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这是奥斯卡历史上迄今唯一的一次,可惜的是最终最佳男主角奖却意外地被《革命叛徒》的男主角维克多·克拉客伦拿走。
1962年的重拍版由马龙·白兰度主演,获得了第3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效果、最佳音乐等提名。1984年,这个经典的故事被再度重拍,片名为《邦蒂号》(The Bounty),由梅尔·吉布森和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
内容简介
1787年,英国皇家海军军舰“邦蒂号”奉命前往南太平洋岛屿大溪地,找寻一种名为“面包树”的植物。负责指挥此项任务的是威廉·布莱舰长,他是一个典型的冷血海军高级军官,带兵方式极为严酷:明知道被惩罚的船员已死亡仍下令鞭尸;为了处罚打架的船员,命令他爬到高高的桅杆上,即使遇到暴风雨仍不准下来;年老的军医因病躺下休息,但布莱命令船员在甲板集合时坚持每个人都要参加,结果老人硬撑着上了甲板,因经不住鞭打而死去……这些事件一再发生,在船员间酝酿了一股反对舰长的情绪,而大副克里斯蒂和年轻的海军见习官拜姆不满布莱的情绪也逐渐达到了与之公开决裂的地步。正当剑拔弩张之际,“邦蒂号”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大溪地岛。紧张的气氛转入具有浪漫柔情气息的异域风情当中,船上的官兵对热带海岛流连忘返。
但当船上的官兵回到“邦蒂号”,犹如从天堂回到地狱,舰长不仅没收了船员们从岛上带回来的礼物,而且继续残暴地对待他们,逼使大副揭竿而起,率众占领“邦蒂号”。当船员们叫喊着要除掉舰长时,大副却将舰长及亲信驱逐到救生艇上。舰长凭借丰富的航海经验和惊人的意志力带领手下历经千辛万苦回到英国,乘坐另一艘军舰进行复仇,在大溪地逮捕了未逃亡的拜姆等人,并将其送往英国海军法庭进行军事审判。然而,拜姆在法庭上慷慨陈述克里斯蒂等人被逼叛变的原因,舰长布莱虽然赢得了诉讼,但却受到法官的羞辱,最后拜姆获得了特赦。而大副为了避免遭到舰长的继续复仇,决定烧毁“邦蒂号”,在无人荒岛上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获奖原因分析
弗兰克·洛伊德似乎从早先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乱世春秋》中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改编一部已经大受欢迎的作品更容易接近奥斯卡小金人,而事实也证明如此。原著小说中富有离奇浪漫主义色彩的海上冒险故事,性格鲜明的小说人物以及南太平洋大溪地岛屿旖旎多姿的异域风情……几乎都成为导演弗兰克·洛伊德在影片中用来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
影片情节紧张、故事曲折,矛盾冲突集中在一次充满惊涛骇浪的航海中。在大海这样一种与陆地(对应着正常社会秩序)相隔绝的活动背景下,一艘长年航行在外的军舰由于与外界几乎隔绝,船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在海上航行中舰长布莱就是绝对命令的发布者,他可以随意搬用海军规则(其实大部分情况都是自我任意决策)处罚甚至处死属下和船员们。而对布莱恨入骨髓的船员们敢于掀起叛舰行动,也是因为在海上更容易取得航舰的控制权,按船员们的想法,如果将万恶的舰长丢进鲨鱼的嘴里,这事也可以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但是大副却只是驱逐了舰长和他的手下,给了他们一条活路。而恰恰是这种放生行为,才有了在影片后半段中舰长重整旗鼓如同鲨鱼般对大副和船员们在海上进行的追杀行动,为了躲避舰长失去理智的疯狂追杀报复,叛舰者最后也只得离开天堂般的大溪地逃亡到无名小岛,并且烧毁了唯一能与外界沟通的航舰。
影片塑造了残忍凶狠的舰长布莱、正义理智的大副克里斯蒂以及具有理想主义精神的海军少尉候补见习官拜姆这三个性格鲜明的银幕形象。布莱舰长是一个典型的残酷冷血的英国海军高级军官,他对待下属的态度极为严苛无情,凡事任意为之,以至发出种种违反人性的命令,最后导致叛舰事件。但是,导演并没有把布莱舰长的形象单一化,影片的后半段讲述被大副克里斯蒂驱逐的布莱舰长正是靠着严苛的军纪和惊人的意志力才能带着手下从海上生还,当大副克里斯蒂率领叛舰者逃亡小岛时,因为深知布莱舰长病态的偏执狂心理,所以只有烧毁船舰才不会被布莱舰长发现。据说,这位布莱舰长的原型大抵是小说作者诺德霍夫的童年朋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叱咤风云、素以严酷而骁勇著称的巴顿将军,因其在见到尸横遍地的沙场时,却能惊呼美丽之极而闻名。
与布莱舰长相对立的是大副克里斯蒂,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海军中层军官,尽力保护受到舰长欺凌的下属和船员们,因而也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拥护。但是克里斯蒂却有其理性克制的一面,开始尽管他对舰长的残酷治军手段多有不满,但他却谨守本职,尽量避免和舰长发生正面冲突。直至布莱舰长将矛头指向克里斯蒂时,他才带动愤怒的手下进行叛舰行动,当船员们叫嚷着要杀掉舰长时,他却理智地把布莱舰长和他的亲信驱逐放生。夹在舰长和大副之间的中间角色是青年海军军官拜姆。与大副克里斯蒂相比,拜姆少了一份成熟稳重,却多了一些理想主义,拜姆的性格在现实的磨炼中得到了一步步的发展,尤其是到影片的最后,拜姆在军事法庭上面对法官慷慨陈词可谓是精彩之笔,他指出“邦蒂号”之所以发生叛舰行动,是因为布莱舰长残酷暴虐地对待船员,大副克里斯蒂与船员叛舰是在失去理智的独裁者面前迫不得已进行的反抗。
在20世纪30年代,电影技术并不先进,全部特殊效果只得使用较为简陋的设备并用手工完成。开始导演弗兰克·洛伊德向大家公布这个想法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有人给导演写信请他放弃这个会让自己抱憾终生的选择。但是弗兰克·洛伊德没有选择放弃,米高梅电影公司也花了血本,经电影技术人员营造出的惊涛骇浪的逼真场面,加上制作人员对舰船及道具的精心打造,使得《叛舰喋血记》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海上冒险题材的影片,导演弗兰克·洛伊德也再度登上了奥斯卡的领奖台。
(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