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CAT
电影常识电影杂谈音乐知识音乐杂谈
© 关于

维持艺术电影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条件 · 迥异于柏林电影节夺奖凯旋,中国影人与正在举办的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似乎并无太大关系——无影片入围参赛,除却一些红毯“服装秀”以外,就是把戛纳作为卖片的“超市”了。

迥异于柏林电影节夺奖凯旋,中国影人与正在举办的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似乎并无太大关系——无影片入围参赛,除却一些红毯“服装秀”以外,就是把戛纳作为卖片的“超市”了。如此光景,让人不得不反思:《白日焰火》的所谓艺术片的巨大成功,会不会是昙花一现?或者仅仅是中国艺术电影的一个特例?

国内的影市这几日热闹非凡。张艺谋新片《归来》虽然只入围了戛纳的展映单元,但在国内却颇受欢迎,首映日当天票房已经突破3000万元,创国内文艺片新高。

《归来》电影海报 alt=《归来》电影海报 src="http://image12.m1905.cn/mapps/uploadfile/edu/2014/0522/thumb_0_400_600_2014052202072659111.jpg" />《归来》电影海报

“淘金”也是“镀金”

很多人把电影《归来》看作是张艺谋个人的“归来”,因为他在从《英雄》开始的商业片之后开始介入大型实景演出、转型奥运会开幕式导演、执导歌剧、签约视频网站、卷入“超生门”……现在总算是安下心来做电影导演的“正经事”了。时隔10年重返戛纳,对于拍文艺片起家的他来说,也可谓是一次“初心回归”。

《一步之遥》法国戛纳版海报 alt=《一步之遥》法国戛纳版海报 src="http://image12.m1905.cn/mapps/uploadfile/edu/2014/0522/thumb_0_400_600_2014052202121189816.jpg" />《一步之遥》法国戛纳版海报

类似“回归”艺术创作的还有陈凯歌、姜文等。大导演们再度出山,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姜文的《一步之遥》、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张艺谋的《归来》、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都启动了卖片工作。由七星娱乐媒体集团主席吴征参与主投资的《摩纳哥王妃》成为本届戛纳开幕影片……虽不参战,中国的电影军团依旧浩浩荡荡进军“艺术殿堂”戛纳。在今年组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中,来自中国的注册人数增加了30%,已经成为继美、法、英等之后的第五大市场参与者。

对于电影人来说,得到戛纳的认可,无非是给自己的电影镀了一层金,往往意味着可以带动随后的票房提升,也是一个事业提升的绝好机会。上世纪90年代的张艺谋、陈凯歌是戛纳的常客。进入新世纪以来,第六代导演张元、王小帅、贾樟柯等,在戛纳的身影更是日渐活跃。如果说,对于戛纳,第五代是“不经意间邂逅”,第六代则是“有意为之”,不少人冲着拿奖拍电影,缺乏有创意的艺术革新,稀稀落落未能成气候,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艺术电影与中国普通观众的距离一直未能拉近。

“人文的时期”很可爱

回想中国人第一次在戛纳闪亮登场,是1993年5月。当时的陈凯歌、巩俐、张国荣、张丰毅等人,作为影片《霸王别姬》主创走上红毯。当《霸王别姬》夺得“金棕榈”大奖的消息传出后,每个热爱中国电影的人都异常激动。

第五代导演的成功必须感恩时代。“经历了磨难和反思,整个民族文化呈现出厚积薄发的态势,作家提供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旦你的表现和社会的气氛、情绪有所呼应,就能得到巨大的掌声——而且没有人领掌。”张艺谋说。

第五代导演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创作,在《一个与八个》、《红高粱》、《黄土地》等一系列电影中,观众看到的是“个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导演们试图为中国的困境寻找原因和出路。铁肩担道义、充分自觉的“大写的人”构成了80年代艺术探索的动力与成果。

“所有的一切,都与创作者的经历与感受分不开。十年忧愤,四载攻读,而后一泻而出,能不令‘六宫粉黛无颜色’?”陈凯歌曾撰文写道。当时的这群人历经“文革”浩劫,在动乱底层顽强搏击,重返校园后系统学习电影专业知识,接受当时流行的西方思潮,形成新的价值观、美学观。他们以电影为媒介,对中国的现实与历史进行着不懈的质疑与叩问。

近日,张艺谋与莫言在北京以“归来”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对谈。张艺谋说,他的创作初心就是80年代和莫言合作的时期,那是“人文的时期”,创作者、观众甚至全国人民都关注作品的文化内涵、承载的情怀,“那个时期很可爱。”

“那种初心今天回忆起来很纯粹。没有太多杂念,完全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像人的初恋,没法再重复。”张艺谋说。

《归来》上映以来票房直线飙升,观众评价褒贬不一。有人把它用“《初恋50次》+《忠犬八公》”来吐槽,有人说第五代导演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无论怎样,导演对于艺术的自觉回归,多少映射着中国电影的反躬自省。1984年前后的中国社会处在全面反思与重塑阶段,所以文艺创作能迸发出华彩。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观照当下,有了目前中国电影人对于艺术追求的自我觉醒与反思,好电影的“归来”也就为期不远了。

期待年轻一代的文化寻根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第五代导演是个性的觉醒,但最重要的还是回应了时代的要求、变革的要求,在寻找“民族文化的根”。而中国电影在走过八九十年代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随着商业元素的不断增加而悄然离去。《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影片的涌现,意味着商业化路线成为国产电影的一大主流。随之而来的一面是普通大众对此类影片的热切欢迎,一面又是真正关注电影艺术的人们对它的批判——“电影被票房绑架”,国产电影落入“同质化、肤浅化、媚俗化”的漩涡……

今年4月,在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3年度表彰大会上,年度导演、年度最佳影片空缺。作为评委会主席的冯小刚说:“现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但也是最令人担忧的时代,很多导演放下了艺术理想投入商业电影。”他认为,回归电影的艺术本质应该是中国导演不可缺失的追求。大奖空缺意味着重拾理想。

艺术本质的回归应当是所有有理想的电影人的追求,但当下最主要的问题是到底由谁来主导这样一场回归。“第五代老了,都已经奔六十了,后面的人谁来接?今后的中国电影道路年轻人怎么走?”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也是当年“78班”的一员,在他眼里,当年第五代导演的辉煌是因为对历史和文化有一种尊重和迷恋,不会刻意地去迎合谁。他对于现在年轻人的急功近利很担忧。

目前面临的另一难题是中国还没有真正成熟稳定的艺术院线,更没有形成艺术电影的放映氛围。艺术影院想要维持经营还需要培养出一批能欣赏艺术电影的观众来,这也是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的。

可以说稳定的观众群、充足的片源、资金的支持是维持艺术电影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条件。艺术电影不能与观众脱节,也不能只依赖电影节这一条出路,更不能仰仗少数人的觉醒与拯救。只有当它从源头的产出方和末端的受众方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才能实现真正的飞跃,中国艺术电影才有可能真正“归来”。

「来源: 1905电影网 2025/05/25」

同类推荐

关于《杀死比尔1&2》你可能不知道的20件事

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听到了关于第三部的各方传言,那也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现在昆汀的《八恶人》(Hateful...

《幻之光》影片解析

《幻之光》原著作者笔下的角色往往带着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以及难以逃避的宿命。但最后又总能够能够抚平一切,...

4K技术

4K,即4096×2160超高清分辨率,标准化的4K(4096水平像素),能够达到高清分辨率的4倍,再配合鲜艳的色彩、超真实...

《沉睡魔咒》导演罗伯特·斯特罗姆伯格谈颠覆性

罗伯特·斯特罗姆伯格在执导这部影片之前,主要从事艺术指导——美术与特效设计师的工作,并因詹姆斯·卡梅隆...

韩国导演朴赞郁专访 “呈现有罪的良心是我的主题”

韩国暴力美学大师朴赞郁带着新片《蝙蝠》再次来到戛纳国际电影节。这部韩国版吸血鬼故事虽一改过去的复仇情结,...

焦雄屏对话吴天明:中国那么多故事,应该是出大作品的时代

吴天明,中国第四代导演。他在任职西安制片厂的时代,为中国电影开创了一个美丽的天地。

韩国影像资料馆馆长朴珍石:取消剪阅,天下肯定不会大乱

进入2000年,电影拍摄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了,导演可以自由地选择题材,独立电影也有了很好的市场。

类型片前世今生 内地疯狂喜剧进化论

从《疯狂72小时》到《分手大师》,两部电影再次让“疯狂喜剧”这一传统喜剧类型的“变种”形态成为观众的关注焦点。疯...

《美国骗局》服装设计师:美术是一个电影基调的开始!

他是在《斯巴达300勇士》(2006)为Leonidas和他的骁勇战士们设计着装的男人,是在《守望者》(2007)中让漫画成真的...

戴锦华:《雪国列车》中的阶级愤怒与反抗

当《雪国列车》及《白日焰火》热映期间,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教授与小马奔腾策划总监严蓬、《大...

电影构图

电影构图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和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

《银河护卫队》:最不超级英雄的超级英雄电影

9月1日,漫威影业的新作《银河护卫队》定下国内档期,10月10日上映。作为《复仇者联盟2》上映前的最后一部漫威电影...